Featured image of post 馬爾庫塞:單向度的人

馬爾庫塞:單向度的人

現代單向度社會的異化

極權主義社會

當我們談到美國代表的西方現代資本主義,腦海裏的印象是摩登的都市大樓、玲廊滿目的商品和前衛的思想潮流,“民主”、“自由”和“現代”是它的代言詞。我們很難想像,這樣一個現代的社會會和“極權主義”扯上關係。但馬爾庫斯認為,現代工業社會是一種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,它通過控制和同化各種文化和思想,使得人們無法想象或追求不同於現狀的生活方式。而人們在這樣的單向度的社會中,被塑造成了單向度的人。

異化

“異化”的概念起源於黑格爾,馬克思借黑格爾的“異化”概念,提出了“勞動異化”。從著名的《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》中,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如此描述“勞動異化”:“被異化的勞動者與他自己的生產活動、勞動目標、生產過程分離。使得工作成為非自發性的活動,因此勞動者無法對勞動產生認同或者領略到勞動的意義。”

他所描述的,也是我們現代工作普遍正在經歷的情況,“工人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,而是否定自己,不是感到幸福,而是感到不幸,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,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、精神遭摧殘。”

只要工作強制一結束(週五下班來到週末了),人們就會逃似的離開工作,湧向享樂。在大眾媒體的傳播和運營下,“合格”的“週末休息生活”和消費強掛勾。以深圳為例,科技園辛苦工作五天的人們,週末總要去到CoCoPark、萬科廣場等商圈吃頓好的,再逛逛商城,有的看看電影、藝術展和音樂劇,在淘寶把電梯廣告和小紅書種草的東西下單後,才算真正的“愛自己”和“放鬆休息”。

學習和工作成了痛苦的來源,人們為恐避之不及的瘟神。學習的目的是找到賺錢多的工作,賺錢多的工作是為了更好的享樂。

“人只有在運用自己的動物技能——吃、喝、生殖,之多還有居住、修飾等等——的時候,才覺得自己在自由活動,而在運用人的機能時,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動物。”

發揮人的機能的學習和工作成了痛苦和代償,動物性的享樂成了人的追求。

“勞動異化”的魔咒一直伴隨著我們。

單向度的人

赫伯特·馬爾庫塞(Herbert Marcuse)在其1964年的著作《單向度的人》(One-Dimensional Man)中提出了"單向度的人"這一重要概念。這個概念描述了在現代工業社會中,人們逐漸失去了批判性思維和反抗意識的現象。

有以下四個主要特徵:

  • 喪失批判性思維:人們接受現存社會制度而不加質疑
  • 物質慾望主導:過度追求消費和物質享受
  • 標準化生活:思想和行為模式趨於一致化
  • 虛假需求:被廣告和媒體創造出的非必要需求所支配

馬爾庫斯認為,這種現象主要源於:

  • 技術理性的統治:科技發展導致人們過分依賴技術思維
  • 消費主義文化:商業社會持續製造並強化消費慾望
  • 大眾傳媒影響:媒體操縱導致思想趨同
  • 社會控制機制: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管理降低批判意識

自由的奴役

“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胜地,如果打字员打扮得同她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,如果黑人也能拥有凯迪拉克高级轿车······”

在現代單向度的社會中被馴化為“單向度的人”之後,囿於工作、消費娛樂的單一生活模式中,人雖然能夠自由選擇工作、自由消費,但還是跳不出這一單一的思維模式,這就是“自由的奴役”。

這是資本主義的賄賂,你可以不同階級的人可以享受和消費同樣的商品和服務,卻陷於不盡的異化之中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