押尾光太郎 X Depapepe
Depapeko
我记得第一次拿起吉他开始学押尾的曲子,是18年初二的时候,到现在也将近7年了。从指弹到乐队,押尾可以说是陪伴了整个漫长的中学时光,零零散散学了一些曲子,现在回听也觉得好唯美,恰如含蓄少年的情思感触,适合静静地听。
日式指弹曲的风格很明显,唯美、含蓄、哀而不伤,有关于自然的哲思、情感的缠绵,像押尾、岸部真明的风格是这一类;而Depapepe就是一种日式的积极,独属于少年的阳光和勇敢,带着鲁莽和呐喊;台湾器乐团如Cicada,给我的感觉是源于宝岛自然的灵气,于自然,更多是追溯和感受,相比于自然的本真,人的参与会少一些。
初中的时候大家把吉他带到宿舍,晚修一结束就冲回去,赶着在睡觉前挤出十几二十分钟弹一会琴;高中的时候把吉他藏在体育馆的舞台后面,我记得当时百日誓师的晚上,翘掉晚修和朋友到体育馆弹Mia and Sebastian’s Theme。当时在想,多年后我肯定不会记得这无聊死板的百日誓师,但会一直记得这个夜晚。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很正确的。
我曾有一段时间觉得吉他是一个单薄的乐器,因为受西方以钢琴为主流的思想太重了,我一直以为只有像钢琴这样有高低两个声部的乐器才算完整,甚至对于小提琴谱曲的卡农,我以为只有钢琴的双声部弹出来才是完整的。后面知道,但凭一个乐器很难去复刻,需要有乐团参与协作,而最初版卡农应该是有四个声部,按这个逻辑就算是钢琴版本也是残缺的。
但如果细心听很多指弹曲你会发现,即使一把吉他也可以处理出很多效果,比如押尾最擅长的扫弦加鼓,以及左手旋律右手鼓、多声部、拍打、泛音加扫弦等等,押尾老师的卡农甚至弹出三个声部,我觉得可以和钢琴版的媲美了。以及,可以插电加效果器,等等等等,加上这次的指弹组合,我再次对吉他的丰富度有所改观。不同乐器,都有不同的色彩和灵魂。
今天Depapeko是我第二次看到吉他指弹的配合,第一次是超级乐队改编的Adventure of A Lifetime。今晚,押尾打底,用他标志性的PM作为铺底和弦和鼓点,Depapeko的两位轮流主旋律和和弦。真的,很饱满完美,他们的配合,能量满满。
最考验功底的,也是我最惊喜的,就是押尾的独奏Nayuta。中午才和伙伴一起聊到,我说押尾一定不能错过Nayuta,如果能听现场版那真是幸运。独奏慢曲才是最考验功底的,因为一个音的衔接、长短、揉弦与否、音强都很重要,而且特别是Nayuta这种重意境的曲子,要弹起来就特别的难。不过押尾老师的演绎真是相当的空灵绝美,现场听和平时听音乐是真的完全不一样。当时我也遇到了一个关于到底要不要全程录下来的抉择,录下来吗,之后可以一直听,但会影响现场的体验。最终还是选择不录不拍照,放下手机沉浸在现场听,能够全心投入这当下的美好,已经足够了。
签售时,和押尾老师面对面,我说很感谢你的音乐,我从初中就开始弹你的曲子了,我会弹风之诗和Nayuta,特别喜欢你的曲子。他很高兴又惊讶,回道Nayuta? 我点点头。我觉得押尾本人应该也非常喜欢Nayuta这首曲子,毕竟今天选了这一首作为唯一的独奏:)
最后的you are the HERO主和弦一出来,真的很感人。总有一些旋律,也许和记忆中的潜在印象相关,理性的逻辑和言语无法描述为什么,但就是触人心弦。